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與11位同學每人各寫一字,成就了主題代表作品〈大崙山十二意〉。
華梵大學圖資大樓公共藝術空間現正舉辦一場別出心裁的「共品——書花茶專題展」,由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帶領共學班學生,聯合展現書法魅力創作,參展同學從50年代70歲長者橫跨半世紀到20歲年輕族群,老少共學激發多重層次的無限創意,讓路過師生相當驚艷。
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與同學共同創作〈大崙山十二意〉成為全場焦點。
「共品——書花茶專題展」為黃智陽院長於華梵美術與文創學系系所開設的「書法共學與展演計畫」課程成果發表展,主題作品為代表「大崙山十二意」的「山水風雲霧露、花鳥禪螢書茶」12字,由黃智陽院長與11位同學每人各寫一字,運用高低錯落的布展技巧,巧妙傳達了華梵校園四季起伏的天然景致,成為開幕式上最吸引眾人眼球的集體創作。
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黃智陽院長致詞。
黃智陽院長說,此次共學班有12位老少同學共同參與學習,20歲到70歲同在一班攜手奮鬥,年長者學到手機世代的活力與創意,年輕人則學到熟齡同學「活到老學到老」的專注力與寶貴的人生經驗,彼此教學相長成為忘年之交,是教育部大力推動的「全齡化教育」最佳典範。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陳俊吉主任致詞。
黃智陽也說,華梵同學實在太幸福,竟能在曾經舉辦「全國名家書法展」的展場空間辦展,即便書法名家的筆下功夫仍值得大家學習,但此次參展同學從年輕到年老橫跨半世紀,作品呈現的層次相較之下更加豐富多元,書寫內容與布展方式也激發出無限創意,這是名家展中看不到的。
華梵大學美術系二年級蔡淑英同學與作品〈邁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展藝術家中有兩位中小學退休老師,其中,就讀美術系二年級的蔡淑英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於新竹實驗中學擔任美術老師近四十年後,選擇再到華梵念第二個學士。
蔡淑英心懷感恩的說,在華梵學書法喚醒了她被師範教育桎梏已久的心靈,讓她能放開束縛無拘無束的自由創作,享受紙上飛揚的愉悅心情,人生彷彿進入另一個新境界。
華梵大學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宋香玲與作品〈水調歌頭〉。
另一位秀朗國小退休音樂老師宋香玲因為喜愛美術與書法,也進入華梵美術系攻讀碩士在職專班,目前正在新北板橋中心橋藝術空間舉辦「筆歌墨舞」書法創作個展的她,也特地上台分享與老少同學共學的經驗。
宋香玲開心地說,一年的共學課程讓她從「年輕妹妹」身上吸收到很多養分,尤其最令人佩服的是黃智陽院長就像一個魔術師,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帶領大家從無到有完成展覽,老師源源不絕的充沛創意更讓學習精彩加倍,喜樂滿點。
華梵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鄧君浩致詞。
「共品——書花茶專題展」除了有師生共同創作的主作品「大崙山十二意」,12位參展藝術家每人也另外展岀三幅拿手創作,各自展現形式多元的互異書風,讓人耳目一新,展期至6月21日,歡迎師生前往圖資大樓四樓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