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寓言大戲《阿咕敦巴》,贏得現場爆棚的如雷掌聲。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師生12日在創客中心演出精彩的西藏寓言大戲《阿咕敦巴》,這是校內首次有師生進行藏戲表演,雖然只有短短30分鐘,但同學花了近半個學期的時間排練,在「佛教戲劇藝術」課程葉靈毅老師指導下盡情投入演出,贏得爆棚的如雷掌聲。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葉靈毅教授在劇中大展歌喉。
擁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專業背景的葉靈毅老師精通藏傳佛教,他表示,藝術有戲劇、舞蹈、音樂、美術等大類,華梵佛藝系側重美術,對於其他三類著墨較少,「佛教戲劇藝術」課程特別從幕前教到幕後,希望對戲劇表演有興趣的同學盡量完備基礎知識,再於期末舉行公演,作為學習成果的總結展現。
此次表演特別挑選14世紀西藏日喀則地區的藏傳佛教民俗人物「阿咕敦巴」作為戲劇主角。
考量漢傳佛教的故事大眾較為熟悉,負責編劇的葉靈毅老師此次特別挑選14世紀西藏日喀則地區的藏傳佛教民俗人物「阿咕敦巴」作為戲劇主角,希望同學透過輕鬆活潑、詼諧搞笑的寓教於樂方式介紹西藏文化。
劇中一幕眾人五體投地行大禮拜朝聖的虔誠演出。
而佛藝系同學對於戲劇雖多是從零學起,但無不充滿學習熱忱,此次為了粉墨登場無不卯足全勁,在葉靈毅老師親自指導下,從妝髮、戲服、唱歌、跳舞等都費盡心力排練甚久,劇中一幕眾人五體投地行大禮拜朝聖的虔誠演出,更感動了現場所有觀眾,掌聲久久不斷。
表演者唱歌、跳舞感動了現場觀眾。
葉靈毅教授說,「阿咕敦巴」在藏人心中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其地位有如臺灣的廖添丁與漢地的濟公活佛,經常以幽默莞爾的方式修理地方土豪惡霸,教化百姓,救度眾生,此次戲劇表演既展現出西藏文化的豐富性,藉由大禮拜迴向往生親人的儀式,更讓演出的同學釋放心中悲傷情緒,透過戲劇心理訓練化解煩惱,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表演者透過輕鬆活潑、詼諧搞笑的寓教於樂方式介紹西藏文化。
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與簡江儒教務長看完《阿咕敦巴》戲劇表演後直呼非常感動,林從一校長更以藏密辯經的傳統告訴大家,佛藝系是最棒、最快樂、最有智慧的學生;簡江儒教務長也稱許華梵就是全齡化大學最好的典範,佛藝系熟齡同學與年輕同學的互動成果,非常值得向全國大學宣揚。
表演者返場唱安可曲。
佛藝系陳俊吉主任表示,未來佛藝系會開發更多優良課程,擴增相關空間設備;擔任《阿咕敦巴》導演的佛藝系三年級邱瓊瑢說,參與戲劇演出是為了和大家分享學習上的快樂,衷心期盼日後能有更多學弟妹加入佛教戲劇表演的行列。
表演現場。
同學與指導老師葉靈毅教授(前排左五)合影。
現場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