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創辦人圓寂11週年 華梵師長追思感恩分享 校覺室於10月15日舉辦「紀念創辦人曉雲導師圓寂11週年追思感恩」活動,許多師長在追思分享中皆表示,創辦人之風範及生活教育,影響大家甚深甚遠,也因此大家有緣聚集華梵,為發揚創辦人之精神而努力。
上午的追思分享中,董事長悟觀法師說,在她有幸跟隨創辦人學習的時期,觀察到創辦人任何一舉一動、起心動念,皆是貢獻給教育、佛法及身邊有緣者。當她遇到困難時,不需提問,創辦人就會提示,讓她醒覺,問題不是來自於外在之人事物,而是來自於自己的思考方式而帶給自已煩惱。
為創辦人學生的高柏園校長說,他細讀創辦人《覺之教育講話》,了解她生命之實踐及對華梵大學之規劃期許,也從其語錄中,處處可見其風範及親切。創辦人創建華梵大學,播下「覺樹當年向此栽」之種子,現在則需華梵人「重登舊講堂」,好好發揚創辦人之精神,實踐覺之教育。
蓮華學佛園修慈園長說,華梵大學在親炙於創辦人的董事長悟觀法師及高柏園校長帶領下,一定能發揚創辦人精神。
「靜」與「淨」之薰修,由董事長悟觀法師帶領唱誦教職員生當年創辦人所發的四弘誓願,體會心靈之安靜及清淨。
下午場的追思分享中,前文學院長周春塘教授說,紀念創辦人最佳的方式不是悲情,而是謹記其思想並發揚其精神。周教授追憶,某一年的畢業典禮結束時,創辦人走下頒獎台,不急著離開,看到一旁演奏的國樂社同學,很親切的上前與同學談話及鼓勵同學,創辦人與同學的互動流露出天倫之樂。他說,創辦人把華梵人當成家人,永遠關心年輕人。周教授也特別提及創辦人曾與德國哲學大師海德格碰面之情景,兩位哲學偉人之思想與精神有許多相似處。
文學院郭朝順院長說,詳讀創辦人的著作《禪話》,讓他感動的是,儘管創辦人修行已久,但總還時時反省自己,永遠真誠的面對自己。也因此讓他了解,自己的公案需要自己去參。
語言中心張鴻彬主任說,創辦人待他如自己家人,鼓勵他繼續念博士,他的一生創辦人都幫他安排好的。他現在走在校園中拿起相機拍校園景物,時時可以感受創辦人的精神。
建築系蕭百興老師說,創辦人與青年人之間自然的熱絡、在建築系不拘小節用掃把沾水寫大字,都形構出空間與藝術之美感教育。他永遠記得創辦人曾用蠟燭比擬摩尼珠,讓教職同仁手握蠟燭,點亮心燈相傳。至今他只要遇到任何困難,想到當初那盞溫暖的心燈,是支持他往前突破的最大力量。
中文系林素玟主任說,她曾與創辦人一起吃火鍋,真是所謂粗茶淡飯,她感佩於創辦人純樸之宗風。也正是由於創辦人的無私奉獻精神,鼓勵及提醒她永遠都要盡心盡力做利他之事。 資深護持委員陳重光居士說,創辦人提倡「覺之教育」精神,就是要好好教育年輕人,讓社會有安定的力量,由於創辦人的德行及感召,讓他無怨無悔的護持華梵。 「紀念創辦人曉雲導師圓寂11週年追思感恩」活動,與會師長來賓合影。 感恩追思分享會場。 董事長悟觀法師感恩追思分享 高柏園校長感恩追思分享 蓮華學佛園修慈園長感恩追思分享 前文學院長周春塘教授感恩追思分享 文學院郭朝順院長感恩追思分享 語言中心張鴻彬主任感恩追思分享 建築系蕭百興老師感恩追思分享 中文系林素玟主任感恩追思分享 資深護持委員陳重光居士感恩追思分享 高柏園校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