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新聞活動

Announcement&News
:::

曾留學於德國Burg Giebichenstein藝術學院的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劉芸怡老師,以攝影為主軸延伸至系列小幅的紙上繪畫,展現歷史造景、失敗的建築及創傷的延遲系列做為展出,於7/9至7/30在科元藝術舉辦個展【 嵌合體 ‬】,歡迎大眾前往參觀。


◢ 劉芸怡 個展 —【 嵌合體 ‬】 │ 展場紀錄
Solo Exhibition of Yun-Yi LIU —“Chimera”

這次展覽主要以展場的樓層劃分為兩個部分:

I
殖民的幽靈 / 精神之屋 / 漂浮的根系等系列

2012年起藝術家劉芸怡開始拍攝金門島上的洋樓,這些建築的形式和風格是移民、殖民和文化混種的產物。金門經歷過戰亂和戒嚴時期,使得這些洋樓如今成為廢墟。近期劉芸怡追溯當時金門人早期大量移民的出洋路線,前往其僑居地之一:馬來西亞的檳城,尋找之前所拍攝的金門洋樓的原型。

檳城曾為英國的殖民地,是英國最早在遠東殖民的貿易自由港,從當地洋樓可見英國的建築形式如何在這個截然不同的土地跟氣候下產生變異,作為英國文化在殖民時期影響、形變並融入馬來西亞當地文化的縮影。

移民至南洋的金門人再次移植、變異跟融合這樣的建築形式,成為金門特有的洋樓風格,然而這兩者皆無法避免遺忘和衰敗的共同命運。而如今這些洋樓看起來更像是被熱帶憂鬱所籠罩的幽靈。

以「殖民的幽靈」此攝影系列作為一個軸心,圍繞著的是一系列小幅的紙上繪畫,以植物的根系、建築的碎塊和家屋的造型作為隱喻和想像的起點,植物的根系作為有機的、活的、生長中的文化、歷史和精神的意象,土壤、建築碎塊作為不同的文化遺產、歷史殘片、先祖的意識的象徵。延續攝影作品的概念,以另一種方式來探討殖民、遷徙、文化融合、潛意識的連結。這整個樓層空間的作品以不同的媒材來思考和探索文化的基因在歷史記憶的長河中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離散破碎丟失、又一次次被重拾嵌合為新的形象。

II
歷史造景 / 失敗的建築 / 創傷的延遲系列

近年劉芸怡持續進行有關創傷地景的計畫,以金門、馬祖作為起始點,並前往分處不同國家的二戰遺跡,研究人類在戰爭中是如何改變和形塑地貌。以及人為塑造的地景是如何滲透向內影響心理。而這些地景作為記憶場所,是如何映照歷史的傷痕。

記憶與地景、建築空間緊緊環扣在一起。透過地景和建築空間中所隱藏的痕跡,那些未曾親身參與的、遠去而沈默的創傷歷史,其影響的輻射雖然看似隨著時間緩慢遞減衰退,仍舊無止地穿過時間擾動著我們。

此計畫以三個不同的系列呈現:

1、歷史造景:
拍攝的是金門島上隨著戰事遠去,被廢棄、遺忘並隱身在風景之中的碉堡。

2、失敗的建築:
1949-1990 年間,東德的國歌歌名為「從廢墟中崛起」,人們總是背向廢墟往未來前進,然而無可避免地重複循環,所建築的一切終將在未來成為廢墟。尤其是戰爭中軍事用的建築,在被設計並建造出來的當下,就註定了未來失能,失敗的命運。
這首過往的東德國歌啟發我繪製一系列「失敗的建築」的藍圖,以如何構築一個失能、無效的軍事建築為想像出發點,探討軍事建築自始就無法避免的失效及失敗的命運。同時也呈現自然與人造、創傷與地景、暴力與建築的嵌合過程。

3、創傷的延遲:
為近期進行的一個計畫,主軸在於建立一個圖像資料庫,當中內容來源是劉芸怡過去至現在以及將來所拍攝的與歷史及記憶的創傷有關的圖像。這是一個持續並開放、且擴張中的圖像資料庫,隨著不同的展覽會有不同的展出形式。這次展覽除了牆面上的攝影作品之外,並以Artist’s Book (藝術家的書)為中心作為一個階段性的集結。呈現這個圖庫以不同方式來閱讀的可能性。

  • 2022 任華梵大學攝影與VR系助理教授。
  • 2014 德國Burg Giebichenstein藝術學院最高學歷大師班,哈雷,德國
  • 2010 德國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碩士 (Diplom),哈雷,德國
  • 2005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油畫組學士,台北,台灣

個展

  • 2021 「夢的棲居」,劉芸怡x盧嬿宇雙個展,采泥藝術,台北,台灣
  • 2019 「歷史造景」,陸府美學基金會,台中,台灣
  • 「變形記」,開放工作室,華人當代藝術中心,曼徹斯特,英國
  • 「歷史造景」,科元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 2018 「歷史造景」,貝塔寧藝術村,柏林,德國
  • 2017 「消逝的肖像」,蕭壠文化園區,台南,台灣
  • 陳瑩芝.劉芸怡雙個展,科元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 2016 「遺落之島」,槩藝術,台北,台灣
  • 「消逝的肖像」,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桃園,台灣
  • 「消逝的肖像」,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台灣
  • 「消逝的肖像」,Klein Gallery,柯尼希施泰因,德國
  • 2015 「歷史塵埃」,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 「消逝的肖像」,辛志平故居,新竹,台灣
  • 2014 「城市幽靈」,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 「渡境」,科元藝術,台中,台灣
  • 「消逝的肖像」,靜慮藝術,台北,台灣
  • 「Stadtgeist」,Kunstforum Halle,哈雷,德國
  • 2013 「消逝的肖像」,VVG好樣思維,台北,台灣
  • 「夢/ 空間」,BLO Ateliers,柏林,德國
  • 「City Spirit」,羅森塔別墅,耶拿,德國
  • 「消逝的肖像」,CAFE SHOWROOM,台北,台灣
  • 2011 「夢/ 空間」,馬丁路德大學藝術史研究部,哈雷,德國

聯展

  • 2021 「存與未存的過往」,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台灣
  • 2019 「黑盒子策展計畫」,伊日藝術計畫,台北,台灣
  • 香港錄像藝術博覽會,香港
  • 「青春嶺二十周年」,科元藝術,台中,台灣
  • 2018 「現實的危機 – 亞洲當代攝影展」,Malzfabrik, 柏林,德國
  • 「島嶼的溫度」,松山文創園區,台北,台灣
  • 「途中,在各自的他方暫歇」,劉芸怡 廖震平雙人展,槩藝術,台北,台灣
  • 「傾城之戀」,新竹市美術館,新竹,台灣
  • 2017 Art Taipei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MIT新人推薦特區,台北,台灣
  • 「非常時期」-VT二十週年小品展暨新書發表,台北,台灣
  • Young Art Taipei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台灣
  • 2016 「邊緣島嶼」,集美・阿爾勒攝影季,廈門,中國
  • 「告別的光景,陳伯義︱麗儫賓館x 劉芸怡︱東德殘影」,智邦藝術館,新竹,台灣
  • 桃源創作獎,桃園展演中心,桃園,台灣
  • 2015 「frei sehen」,Gallery in Tempelhof Museum,柏林,德國
  • GlogauAIR open studio,GlogauAIR,柏林,德國
  • 台南新藝獎,台南藝術博覽會,台南,台灣
  • Young Art Taipei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台灣
  • 「在世界終結之後,駁二藝術特區C5倉庫,高雄,台灣
  •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台灣
  • 2014 NordArt 2014,Büdelsdorf,德國
  • GlogauAIR open studio,GlogauAIR,柏林,德國
  • 2013 ASYAAF亞洲學生及青年藝術家特展,首爾,韓國
  • NordArt 2013,Büdelsdorf,德國
  • Young Art Taipei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台灣
  • 「青春嶺」,科元藝術,台中,台灣

駐村

  • 2019 華人當代藝術中心,曼徹斯特,英國
  • 2018 貝塔寧藝術村, 柏林,德國
  • 2017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台灣
  • 2016 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台灣
  • 2015 GlogauAIR,柏林,德國
  • 2014 GlogauAIR,柏林,德國
  • 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台灣
  • 2013 伊斯坦堡駐村計畫,德國Burg Giebichenstein藝術學院,德國
  • Project space K22,柏林,德國
  • 耶拿駐村計畫獎學金,耶拿,德國
  • 2011 Schwalenberg駐村計畫獎學金,德國

典藏

  • 臺南市美術館,台南,台灣
  • 國立臺灣美術館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台中,台灣

獲獎紀錄

  • 2020 亞洲主權藝術獎提名,香港,中國
  • 2016 桃源創作奬入選,桃園,台灣
  • 2015 臺南新藝獎,台南,台灣
  • 2013 世安美學獎,台灣

出版

  • 2018 《歷史造景》,貝塔寧藝術村,柏林,德國
  • 2014 《城市幽靈》,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展覽日期 │ 2022 / 7 / 9 - 7 / 30
展出地點 │ 科元藝術 Ke Yuan Gallery
Dates │ Jul 9,2022-Jul 30,2022
Venue │ Ke Yuan Gallery

嵌合體
展覽連結 : https://reurl.cc/p1Oyee
展場攝影 : 劉芸怡


圖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alleryKeYuan/


Top